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头条汇频道 > 热点 »正文

熊孩子教育冯小明: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第一关系

热点 来源: yang 2018-05-29 11:37:59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家族制度是中国家庭区别于西方家庭的最大特色,这使得中国家庭内部的紧密性强于西方家庭。一个女性,在自己所处的家族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女儿、妻子、姐妹;同样,男性也是如此,扮演着儿子、丈夫、兄弟等角色。他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应对不同的角色,权力和地位在不同的角色下也各有不同,但在以男女双方建立的属于自己的家庭当中,夫妻双方需要有一个相当清楚的意识,他们才是这个家庭的主轴,夫妻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个家庭的“第一关系”。如果一对夫妻能处理好双方关系,并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位”而不是“失位”,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在临床中,我们遇到很多孩子的问题,从家庭结构上看,都是源自“夫妻关系”。

  

  1、冲突的夫妻

  家庭中夫妻双方经常出现相互指责、争吵甚至暴力相向,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习得的是使用暴力。更为可怕的是,当夫妻双方感觉无法判断谁赢谁输的时候,会将孩子拉入冲突当中,考验孩子到底对谁忠诚。

  这样家庭的孩子处于一种不能拒绝又必须做出回应的情况当中,而做出回应又必然让他感觉会失去一方的关爱,这进退两难的状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双重束缚”

  在关于精神分裂中的研究中,双重束缚会导致精神分裂症行为的出现。

  另一种在冲突夫妻关系的家庭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是孩子具有各式各样的心身疾病。不断冲突的父母只有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才能停止争吵并齐心协力照顾孩子,而这个孩子,就“聪明”地变成了夫妻冲突的“替罪羊”,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获得家庭的安宁和稳定。

  

  2、失位的夫妻

  失位的夫妻关系同样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是夫妻双方均“失位”。隔代抚养、留守儿童都是夫妻双方属于“失位”的状态的典型。我们现在太忙了,忙于工作,忙于生存。隔代抚养容易出现溺爱而造成孩子乖戾,还可能出现和留守儿童相似的情况,即体验到被抛弃的感觉,这样的孩子通常具有极弱的自我价值感,缺乏自信,害怕挑战;同时,孩子为了生存,需要讨好养育者,牺牲自我需求而变得更加弱小。

  第二种是夫妻某一方“失位”。在实际情况中,更多的是父亲的“失位”。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社会分工,男性更倾向于工作,而女性更倾向于家庭,而在孩子的早期抚养过程当中,因为哺乳等原因的影响,与母亲的关系更为紧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母亲需要孩子这个“工具”显示自己在家庭当中的地位而不愿意放手,“你们看,孩子如此需要我,你们还不好好对我吗”。这样都使得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处于边缘化的地带。这样的孩子,无法从父亲那里获得必要的成长力量,比如规则的意识、性别的边界、勇敢的品质以及超越的力量等等。

  

  熊孩子教育首席咨询师冯小明老师认为,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双方处理好夫妻关系并在亲子教育中站住自己的位置,是家庭教育中必须遵守的法则。

  从专业的角度,熊孩子教育冯小明老师给了我们具体的解决办法。

  夫妻差异如何处理

  夫妻双方需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两个人一定是存在差异的,而双方最大的差异是性别。而正是因为性别的不同,才可以组建家庭(同性婚姻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所以,差异并不是不可以协调的,有差异才会有和谐。在处理双方关系时,我们需要对于对方进行情感上的回应,比如作为妻子,可以体验并回应丈夫在外忙碌一天的辛苦,而作为丈夫,也可以体验并回应妻子做好饭菜打扫房屋等你回来的期盼。

  家,从来都是讲“情”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而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双方也需要步调一致,达成共识。很多家长因为彼此不同的教育观念,并且都想在亲子教育中占领主导地位,这样的孩子要么矛盾、疑惑重重,不知道到底听谁的,要么“聪明”地在父母观念的差异之间钻空子,最后谁的观念都没有被孩子成功内化。

  

  夫妻缺位如何处理

  身为父母的双方,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才是这个家庭的“主轴”。如果因为工作太忙,请上一辈协助照顾孩子是可以的,在这样的家庭当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作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担任的一定是“协助”角色,父母才是亲子教育的主导。如果这个家庭当中具有过度强势的上一辈,想要介入到对于孙子或孙女的教育当中,需要父母站出来进行调节:“您们已经当过一次父母了,现在是我们去担任父母的时候了。”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常出现三世同堂的情况下,可能情感过去纠缠,而建立一个必要的界限,才能够帮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不然孩子会处在多重矛盾之中,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到底谁说得对。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太弱”,或者他们内心还是小孩,没有办法“抵御”他们父母的介入,则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成长之后再去教育孩子,而不是让上一辈直接取代。原因其实上面已经说过,当夫妻双方占据“主轴位置”,那么孩子问题一定不会太大。

  

  而对于父亲在亲子教育当中的“失位”,处理起来可能稍微复杂一点。如果因为分工的差别而造成“男过度主外女过度主内”,那么需要提醒父亲,孩子也需要他的爱;如果是因为作为父亲因为与妻子有矛盾,为了逃避妻子的唠叨而故意远离家庭,则需要处理夫妻关系,因为作为父亲,需要清楚地知晓,他的逃避,使得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替父受过”,接受唠叨;如果是因为“母子同盟”而故意排挤父亲,则可能需要处理身为妻子的问题。总之,作为父亲,要知道,您的“在场”,对孩子的教育同样重要,他们需要从您这里,获得规则、获得力量、学会竞争,也学会超越。

广告06

微信